作文载体话题

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作文

本文已影响 2.92W人 

篇一: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是个人心智发展、成长成才的必要前提。健康的概念,是怎样教人们学会如何保持强健的体魄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永远都是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而体育运动在体育健康中独一无二的,新课程的改革对体育教育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今天听了潘教授的讲座,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关键要夯实劳育与体育的基础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员家、校、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社会都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局面。

二、体育健康课程是以核心素养形成,是通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享受运动乐趣,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各种体能的学练方法,将所学的运动项目技、战术运用到真实技术战术的比赛、练习之中。还要坚持自己锻炼,从而引导别人去学,服务社会,幸福自己,学而至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教会:根据教材大纲,结合学生实情。要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优带良,以良带差。教学过程还要有游戏,具有挑战,创造对抗和情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就是课堂的延伸。要想教会,学会一项运动新技能,没有课后的培养是完成不了。家校合作在这个板块显得尤为重要。勤练:首先把握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体育课将一半以上时间用于学生练习,只有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巩固提高技术,其次,合理安排练习密度,既是按学生的体能来制定运动负荷,实际以心率体现有效价值域。最后开展好大课间、课外活动和家庭体育锻炼,弥补课上练习之不足。常赛:依据青少年学生争强好胜、乐于表现等心理特点,充分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经常开展比赛活动,做到教学比赛课课有,运动竞赛常常在。

新课标带来了新变化,使我们看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美好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深化体育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篇二: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此次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比例,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结合线上学习,线下仔细研读新课标,我发现《课程标准(2022版)》较之以往的课程标准变化明显,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1。完善了培养目标;2。优化了课程设置;3。细化了实施要求;4。强化了育人导向;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7。增强了指导性;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如何才能将新课标更好的与日常教学相融合,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课标浅薄的认识。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2022年版课标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重视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决“学生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重点关切学生身心健康,特别是体质健康状况。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定教,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围绕核心素养制订学习目标。2022年版课标强调教师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制订与细化学习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确定达到不同水平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要求,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渗透到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的学习目标中。为此,体育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内涵,尽可能的丰富自身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优化教学态度,提升教学专业素养,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需要。

第四,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新课堂。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保证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和练习质量。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让课堂成为比赛的常态,在比赛中增强运动能力,提升学生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

鉴于以上的学习和思考,我感受到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时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最好的体育课呈现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篇三: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6月26晚,如东的体育同仁们在电脑前认真学习了潘绍伟教授的报告。潘教授花了三个多小时,从核心素养、课程理念、体育教师的方面给我们开展了一堂生动的讲座,并与我们进行了许多交流,解答了很多我们平常的困惑。

从一开始的一个提问:体育课从“小三门”变成“大三门”!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程,而且开这么多课时?!就让我们愣住了。都在说越来越重视体育,体育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呢?

在讲座结束后,我也向潘主任提了一个自己的困惑,潘教授的解答再加上对于讲座的内容对我的触动,让我深刻的感觉到,时代在进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应该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要紧抓体育分项教学,这时就对我们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能只满足自己的专项,体育老师应该多去提升自己,开展自己的第二、第三专项。我自己而言,我是专项田径短跑的,可能按照我的本身能力来说,我擅长的是短跑运动员的培养与训练。但是很明显,这在高中体育课堂里是不切实际的。于是我去想办法提高自己,我喜欢打篮球,我就多学多打,多看比赛,多学习比赛吹罚规则,也许教篮球基本功我不太标准,但是在实战运用中我能交给学生很多;再比如足球,我的足球技术很一般,但是我研究比赛,研究战术,我有丰富的带队比赛经验,我也能给学生传授一些东西;同样的健美操、排球……这些我们可能更加生疏,但是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潘教授说的一句话让我很触动,他说:姜老师,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的观点,但是我希望你们的高中体育课堂能让学生真正的快乐起来,不要让他们在这个本应该他们还是孩子的高中阶段过得那么的无趣,不要让他们失去孩子本该有的天真快乐,而变得“成熟”、“老气横秋”。

是啊,体育、运动能让人快乐,也可以让人释放压力,体育课应该让孩子们爱上体育运动,就像我们常说的,我们的目标:促进你们终身运动的培养!

篇四: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相较于上版课表,新版《课标》理念主要集中在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六个方面。总的来说,新版课标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运动技能的习得两个部分。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1。完善了培养目标;2。优化了课程设置;3。细化了实施要求;4。强化了育人导向;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7。增强了指导性;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所认同,无论在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教育教学过分关注学生的运动量,重视机械地练习,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这样做将有损于学生身心健康。“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也是最有效学习的保障。学生有兴趣参与体育活动,一定要给学生热情地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感到学校和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重新建构教学内容。在平时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我尽可能地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例如在篮球教育教学中,教师只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场地和练习形式上做些改变,在学生练习的兴趣上多考虑,多采用一些游戏的方式,场地的器材的变化,在多采用一些激励学生的语言,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练习形式上要求学生,这样就能吸引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使我真正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的,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新课标的实施,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彼此将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开发新课程、丰富新课程的过程。在我的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可以上来做老师,喊口令,做示范;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学员。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显,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放羊”,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的动作和要领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当然可不必过分强调,尽可能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三、教学评价的转变。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重视认知的评价,忽视非认知的评价。在这种传统评价观所指导下的学习成功主要是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进步,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

篇五: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在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课程标准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拿到新课标后,我满怀期待与激动之情,第一时间进行研读,经过半个多月的理解与总结,现将感悟归纳如下:

1、《新课标》倡导新型教学方式,课标中专项运动技能弱化与学段对应,按水平、大单元设计,充分体现一体化新思路,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全面育人,突出水平单元教学,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2、在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同时,更加注重课程的育人特征和功能,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教师教学架桥,为学生健康成长导航,具有更强的目标导向。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变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更强的问题导向。

3、致力于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022年版课标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魅力,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5、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以往单一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转变成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促进广大体育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运动兴趣,学会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篇六: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将原来的三维目标,转变成了培养核心素养。《新课标》更加注重对人的培养,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培养时代新人。从《新课标》这些要求当中,可以看出,对人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行为,培养体育品德。以下是我的几点学习心得:

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指的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和比赛三个维度。

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锻炼的地位。在学生学习专项技能时,制约他们提高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基本运动技能薄弱,移动性弱、平衡感差、身体不协调等等。我们经常在说的,拥有一个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他学什么运动技能都快,就是这个道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能后,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更高难度的技能。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既“教会、勤练、常赛”。“教会”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技能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学以致用。如:学习了滚翻动作,不只是要让学生滚的动作漂亮、圆滑,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滚翻的用处是来避免损伤,在摔倒时可以用滚翻动作减轻损伤。“勤练”指的是练习的效度,如何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首先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密度。其次练习方法的有效性。最后让学生有运用所学技能的场景。“常赛”是检验技能习得的有效手段,是检验技能运用最好的试炼场。传统的比赛,组织形式较为繁琐、暂用时间较长,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如何进行课课赛,是我们要去思考的。如:简化规则、简化组织形式、创新比赛方法等。举例:在学习原地运球中,老师为了让学生不低头看球,可以两人一组面对面运球,一手运球另一只手剪刀石头布,时间一分钟,输的同学给予小惩罚。这样简洁的比赛形式,能够检验学生运球的熟练度,不看球运球的熟练度。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检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通过“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体能等,最终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形成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包括方方面面,有良好的的健康行为,学生才能安全运动,终身运动,并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日常中我们更多是给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如:什么是健康的饮食,引导他们远离垃圾食品,做到营养均衡。如:怎么样安全的运动,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后为何不能立即蹲下或者坐下,这会造成什么危害。如:在教授滚翻动作时,结合视频案例,让学生了解滚翻在遇到危险时怎么运用。如:发生运动损伤时,如何处理才能避免二次损伤。特别是如何规避风险,是现在学生比较缺乏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中渗透,而不只是集中在某一两节课中。

培养体育品德

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合作与竞争,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在独立学习中,遇到困难失败时,怎样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如何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在与他人合作学习时,如何求同存异,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遇到困难或者失败时,能够互相激励。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在比赛中,如何面对失败与胜利?比赛胜利只是少数,失败才是主旋律,怎么样面对失败,如何在失败中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是失败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

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体育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篇七: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顺应新时代发展。新课标中要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摒弃应试教育的旧观,培养学生课堂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终身运动思想的萌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体育从课时量来说,已经是胜似主科的科目,符合了国家对教育的教改要求,不再是唯分数论的选拔标准去评价人才。进一步强调了健康第一,课堂上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新课标中,强调了不同水平段每节课的运动量与强度,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新课标中更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中要有“教会、勤练、常赛”的能力,逐渐养成“校内锻炼一小时,校外锻炼一小时”的习惯。

其次是设计好课堂教学的环节。如何体现出一堂体育课是否有趣又达到运动量,就看孩子们在体育课中是否有“欢声、汗水”两点。更是对体育教师强调课堂内容设计要新颖,小学阶段多结合游戏的方式运动,吸引与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课堂中来。

新课标是新时代下对体育老师的进一步要求,体育教师肩负使命,将认真落实新课标中的指示,增强学生体质,少年强,则国强!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篇八: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了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的编写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学业质量标准意义

学业质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某一水平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也就是“学到怎样才算好”,是以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所做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既是教学和考试评价的依据,又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工具和评价手段。体育与健康新课程重点提出了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某一水平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不是知识和技术点学习之后的成就表现,而是知识和技术、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战术和比赛、健康意识和行为养成、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敢于挑战和体育精神等综合能力及表现。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学业质量对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评价确立了标准。比如,就体能而言,不同学段,学生必须要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水平;再比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进行3次体育锻炼,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像球类项目“水平三”学业质量的标准之一,是要求学生能参与班级内较为正式的教学比赛……这些学业质量标准有的是定量,有的是定性,这是过去的体育课标没有的。用这个标准去引导‘教’和‘学’,目的是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内体育学习及课外体育锻炼。

此评价重点凸显了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的具体表现。是对如何评价核心素养等问题的基本思考与回应。

学业质量标准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科学测评学生对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和专项运动技能不同水平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水平,全面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和学业质量合格标准。

如何制定不同项目的学业质量标准

这就要求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和学业质量上下贯通。在考查学生学习效果时,不仅要看掌握多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侧重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三方面素养发展情况。今后体育课教学内容、课程设计都应围绕这三方面素养展开,切实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因此,各学校应改革体育教学方式,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统一,充分调动起家庭、学校、社会积极性,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新课标以部分项目为例,提出了学业质量的内涵和行为表现。如何以核心素养为依托,结合不同学段、不同项目的具体特点,形成可测、可评、可量化的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是新课标贯彻实施过程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一、新课标实施的要点

1。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本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突出了运动负荷由群体运动密度、个体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衡量。解释了群体运动密度是指一节体育实践课所有学生总体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是指一节体育实践课单个学生的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运动强度是指动作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常用心率表示,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

强调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解、示范、队形调动等时间,让所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同时,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在保证运动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学习效果。

在每堂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3个关键点:①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即运动密度要达到75%左右,运动强度要达到平均心率140~160次/分钟);②要有20分钟左右的运动技能教学;③要有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

2。体育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从这个角度来说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是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

3。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

4。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新课标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可借鉴、可参考的实践经验少。由于是新事物,现有的资料,方法很少,许多教师都有这种疑问:新课程到底该这样教。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又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去探索、去尝试,形成的做法、思想,就是课改的经验、成果。

2。因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评价方法灵活,如何规范教师教学的问题。

3。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校校本课程。

三、努力方向

把对新课标的学习变成教师每日学习的常态,才是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身上肩负的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学习新课标,弄懂吃透,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篇九: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国家课程的校本实践体系,是学校的课程实践体系的方位标,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系统性的体现。育人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改革的过程中寻找最佳的方案,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自我建设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大力提倡自主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实现自我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新课标,打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大门。我们相信,中国儿童与青少年与体育双向奔赴之下,总舵体育项目的发展会更加繁荣,体育强国的梦想也将得到实现。

篇十: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22年6月26日晚上,我有幸参加了如东县中小学体育教师新课标全员培训,认真地听了扬州大学二级教授——潘绍伟教授的精彩讲座,潘教授从六个方面,也举了很多事例来向我们解读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让我受益颇多。

讲座开始,潘教授从两个故事引发的三个追问,追问一:学生通过体育课学会运动了吗?懂运动了吗?喜欢运动了吗?主动参与运动了吗?追问二:为什么很多学生学了十二年的体育课还不会运动?还不懂运动?还不喜欢运动?追问三: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什么是懂得体育与健康?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体育与健康?如何才能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有价值的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从而导入了今天的讲座。

第一,培养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逻辑起点。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体育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包括运动能力,指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战术,来完成比赛和提高体能;健康行为,指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体育品德,指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等优良品德。这里举到一个例子,从我自的坚持锻炼,去辐射、引导自己的妈妈进行锻炼,甚至是小区的老人,也积极的锻炼,改善了健康。由此可知,核心素养不光是自己要会,要知,又要将自己所学运用到生活中,罚站改善自身的同时,服务社会。第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释义。首先就是要坚持健康第一,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心上的健康,并且要表现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其次要将健康知识与体育运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同时要提高体育运动实践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最后,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只有“教会、勤练、常赛”,才有利于培养其核心素养,同时“教会、勤练、常赛”是遵循体育学习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条件。第三,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潘教授反复强调的不是掌握单个动作,而是整体技术的设计,要做到幼小衔接、小中衔接和中高衔接。这里潘教授举了“铁路警察”等几个事例来阐述体育课堂内容碎片化、重复化的缺点。所以所以我们要加强课程内容整体的设计,让学生认识了运动的价值,有了目标,就能感兴趣的、主动的去学了。第四,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激情,用教师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让学生会喜欢上你的课,喜欢体育。第五,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要求评价内容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主体综合。既要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还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评的的形成。第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哪怕是对于体育弱势的学生,也要给予他们尊重和激励,让他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内驱力,才有可能是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接下来尚主任对本次培训做了总结,最后教师提问环节,与潘教授互动,潘教授为五位教师进行解疑答惑。

潘教授的讲座非常精彩,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地思考如何让学生会运动、懂运动和爱运动,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体育学习,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同时还能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达到预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2022年6月26日晚上,我有幸聆听了潘绍伟教授的精彩讲座,潘教授从六个方面,也举了很多事例来向我们解读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成,让我受益颇多。

在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中,体育竞赛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背景下的教学意义,而是被赋予了更多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体育课堂中的准备活动环节、技能学练环节、体能训练等环节都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组织规模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内容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竞赛具有真实且复杂的运动情境,不能将竞赛狭隘得认为只是分胜负,而是将竞赛作为发挥育人价值的平台并且和“常赛”要求相得益彰。教师在组织竞赛活动活动时,采取小组合作、角色饰演等形式,利用团队协作、集体荣誉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让学生在竞赛中产生浓厚的、多元的运动体验,让学生优异的人格品质、健康行为在竞赛中潜滋暗长。

潘教授的讲座非常精彩,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地思考如何让学生会运动、懂运动和爱运动,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体育学习,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同时还能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达到预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

篇十一: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上提出,注重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呈现结构化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并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内容碎片化、进行单个知识点或单个技术的教学、浅层学习没有深度思维等问题,而知识结构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开展结构化的体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练多种单个技术、组合技术和战术,并创设对抗和比赛情境,让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整体化教学

建立横向联系

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开展整体化教学就是每堂课进行完整运动学练,加深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理解,提高整体的运动能力。基于单元视角,需根据运动项目特点,组合技战术的结构,强化技战术的运用。如在开放性技能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中,教学指向核心的知识点,紧密围绕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技术动作,将与紧密的行进间运球技术相关联,形成行进间运球加体前变向运球的技术动作组合,以达到突破对方防守,创造投篮或上篮的得分机会,形成知识结构链。

主题化教学

建立纵向贯通

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开展主题化教学就是围绕某一主题,有针对性地将运动技能、体能、健康知识、跨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体验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掌握多种知识技能,提高融会贯通的能力。如在耐久跑的教学中,可围绕“情报传输”这一主题,将耐久跑的运动技术与地理、生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中,也可以围绕某一技能主题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运用人体力学、生物学等知识分析动作原理,设计改进动作质量的辅助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差异化教学

建立多元智能

实现因材施教任务

差异化教学就是基于学生的学情,针对不同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学习偏好,对学习活动或任务进行标注,帮助学生选择擅长的任务及需加强的任务。如在篮球的专项学习中,按运动能力水平划分三个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水平较底层次的学生进行单一技术和最基础的组合技术为主,中间层次的学生以合作组合下的技战术为主,高层次的学生以合作下的竞赛为主,教师突出临场指导的作用,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发挥所长的能力。

结构化教学是基于对教材本质的认识,是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体育结构化教学之路漫漫且修远,我们一线体育教师要牢记体育育人初心,担任体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挥体育人坚毅果敢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一起携手走在结构化教学的路上。

篇十二:体育组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体现和渗透。可见,学校体育炼“身”的同时更要炼“心”。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我觉得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恰当的时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对其回答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评价。二是要在平时要有对课堂纪律的一个严格要求,禁止出现那些讲话、睡觉等影响课堂教学的行为出现。

当然在运用教师的强制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跟学生的交流,为教学赢得一个相互尊重的的环境与氛围。总之,在新课程的浪潮中,为了更好地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必须真正地从事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