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载体话题

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作文

本文已影响 3.32W人 

篇一: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心得体会

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作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这令我备受鼓舞,越发感到农村大有可为,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饱满的干事创业热情和实际行动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不懈奋斗。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挥好党支部在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带动作用,成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自身作为集体经济增收的第一责任人,再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成效作为其他村“两委”干部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强化责任意识,压实工作责任,确保把我村集体经济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精心谋划部署,科学发展产业。我村依托多山傍水的地理优势,以“项目带动”的方式大力发展产业。通过大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秀美乡村点等大项目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并逐步向乡村休闲旅游方向迈进。目前,香菇大棚基地及加工厂房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冷库、风干机、包装设备等设施全部安装到位,产品销售走上正轨,分为干湿两种香菇,湿香菇主要销售到超市及县城农贸市场,干香菇做好品级分类,按品质分档次包装,实现差异化销售。油茶加茶叶基地的建设持续加强管护,今年主要任务是保障树苗的成活率及健康生长,计划在3-5年内实现盈利。黄桃基地今年已挂果成功,销售方式按现场采摘和供应市场的模式进行,实现收益6万元。

强化网格管理,提升精细服务。健全农村网格体系,统一划分综合网格,实行一员一网格,由党员担任网格员,将村“两委”成员、组长、“五老”人员纳入各个网格,依托板凳会深入村组宣讲党的政策、听取民情民意。继续优化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乡村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五保户”等人群的关爱服务,扎实推进“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可持续发展。

篇二: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农村发展困难的现状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指导。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突破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目标,作为一名村支书,我认为关键在于加强乡村治理、加快产业发展、加强党的建设这几方面。

治理有效,聚民心扬新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村民对精神层面的更高诉求,也是社会有效治理的成果展现。过去一年,坳田村通过敲门行动、板凳会、户主会、“服务群众零距离”夜谈会、“法律进村”宣讲活动、“四德”教育活动、免费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政策宣传,激发群众在农村基层治理的“主人翁”作用,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尚,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产业发展,强农村富农民。在新形势下,要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必须破除传统产业模式瓶颈。过去一年,我村通过开发蚕桑种植周边产业,如冬桑茶、桑芽茶、桑叶挂面等项目,扩大蚕桑种植的经济效益;今后一年,我村将通过新建种植大棚,重点培育一个以“网络+线下”为经营模式的菌菇种植产业,主要通过现场采摘、集中供应、抖音输出方式经营,改进销售模式发展传统种植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真真实实提高经济收入,增进民生福祉。

党建引领,筑堡垒强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建设是基础。我村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实行“党支部+党小组+村民小组+村民”服务模式,将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坚持每月学习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制度、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五个一”举措,深入推进“七大攻坚行动”,不断夯实基层“堡垒”建设,以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提升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注入持久力量。

篇三: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结合在“头雁班”所学所悟所感,我认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努力实现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目标,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强支部、做示范。“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太阳村把建好党支部、培育致富带头人作为重要内容,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不断加强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谋产业、壮经济。太阳村位于太阳山风景区,山高水好,有着丰富的野生茶资源、良好的养蜂条件以及建筑文化旅游资源。我村将立足现有优势,大力发展茶叶和蜂蜜主打产业,并结合传统古村落旅游资源,创建漂流项目,发展农旅结合产业。利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全面发展茶叶、蜂蜜等产业,通过建设“农副产品加工生产车间”、创造“太阳山云品”品牌、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获得SC(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认证,形成市场标准化、规范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做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土地增值、就业增加。

听民声、办实事。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与受益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注重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太阳村将结合“‘三联三共’强基础、转作风、办实事”活动,利用板凳会、走访等形式积极听取民众心声和建议,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真心实意为民服务,实实在在促农增收。

篇四: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经过“头雁班”的学习,我认为要通过强支部、选头雁、兴产业,以组织振兴促乡村振兴,才能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本村年收入突破35万元目标。

筑牢“堡垒”聚合力。“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只有把党支部建得更强,把红色堡垒筑得更牢,才能更好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创新探索加强支部建设的措施,筹集资金让村级活动场所“旧貌换新颜”。另一方面要加强支部队伍建设,积极吸纳致富能手、优秀毕业生等到支部队伍中来,到村“两委”中来,加强基层战斗堡垒的人才支撑。

优选“头雁”添活力。以县“头雁班”模式为样板,打造我村产业发展“头雁”队伍。一是严把“头雁”队伍质量关,建立村级党员能人、企业老板、大学生、种植养殖大户、退役军人等人才台账,同时积极推荐优秀青年人才至我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根据人员台账针对性引导人员返乡致富。二是通过资金入股、管理赋权、技术指导、村企联合等方式让优秀人才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置业创业。

鼓足“钱袋”催动力。东津村现有小蚕工厂一个(占地一万平方米)、桑园860亩、茶园260亩、“水韵东津”农庄一家。要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立足现有产业,挖掘和拓展产业链。对于蚕桑产业,要“外引内育”夯实人才基础,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养蚕员工,提升生产力水平,并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收烘公司和蚕丝被厂,实现养蚕、收购蚕茧、加工蚕茧一条龙产业服务,提升产能效益;对于“水韵东津”农庄,要强化项目管理,稳定餐饮场地租赁集体收入,同时结合村级环境、农家乐、河道漂流、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等,形成农旅、文旅、研学等融合发展新业态,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乡村振兴致富路。

篇五: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心得体会

通过在全县村党组织书记“头雁班”的参训学习,使我更加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涵,更加坚定信心走好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道路,更加努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自我革命。聚焦产业振兴、强村富民目标,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向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目标奋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党建塑魂,擦亮党建红底色。坚持党建引领,把牢发展方向。树立“三新一高”发展理念,深入开展产业和市场调研,科学编制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提高集体民主决策水平。发挥村两委“头雁效应”,培优建强一支真正懂经济、懂产业、懂管理的村两委队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战略引领产业发展,大力培养农村能人,吸引返乡人才,进一步增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将党建优势贯穿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全过程。

文化筑基,打造农文旅品牌。依托文化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汤桥帝师故里文化内涵,将文化作为最大的特色和最大的卖点,推动乡村文化从艺术价值向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做强文化产业,坚持市场导向,深度融合温泉康养文化、孝廉文化、国学文化,塑造文化品牌。坚持农文旅融合,坚持将汤桥文化发展融入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全域文旅的“东部驿站”,提升附加效益。

产业聚力,共促共享发展成果。做强产业群。大力发展碧水菊花、联皇农场、对虾养殖、民进公司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激发主体活力,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打通产销链条。推动产品进商超进市场、进景区,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加强集体经济产业生产、加工到消费终端的补链、壮链、延链,实现产值最大化、销售多元化,提升集体经济产业流动性和稳定性。优化利益联结。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村民”“村集体+旅游协会+村民”模式,深入开展结对帮带互助和龙头示范带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篇六:发展村集体经济村支书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所谓产业兴则乡村兴,为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我将结合本村实际,带领党员群众做好土地全盘流转,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勾画规模化产业蓝图,务求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目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个人总结出如下经验:

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支部堡垒力量。坚持一个堡垒就是一面旗帜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大力推进支部联建活动,加强经验交流,积极探索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联建机制。同时,加大村“两委”知识培训,鼓励主动参加学历提升,切实转变发展思维,通过做好选、育、管、用人才等工作,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创新发展思维,发展特色经济产业。红苏村处于幕阜深山,地处偏远,林地多耕地少,山林农产品很难进城变成商品,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一年多的时间,村“两委”始终秉承精心谋划、科学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结合的发展理念,积极与农科院专家对接,多渠道多形式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初步发展形成了高标准野生蔬菜种植基地、山香圆药材母本源基地、禅茶种植基地,建成了农产品加工厂,可实现多种鲜冻肉品的初深加工、多种深山菜品的加工,注册成立了江西省山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和江西省农夫市集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采用代运营模式,组织能人加入,承包运营。

发挥群众智慧,鼓励参与乡村治理。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完善“一站式服务”综合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推动乡村法治建设,完善一个村规民约、建设一个法治宣传公开栏、完善一个法律图书室,培养多名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形成干部带头、党员参与、群众支持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健全农村法治工作网络体系。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依托农民夜校开设“道德讲堂”等榜样宣传活动,丰富开展“好儿媳”“好公婆”等评选活动,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