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载体观后感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20篇)作文

本文已影响 4.44W人 

篇一:觉醒年代观后感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20篇)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也许有人是这么想的:不就是革命剧吗,像这样的剧早就过时了。也没有像迪丽热巴,鹿晗那样红遍大街的大明星,老一辈的人看还行,年轻人碰都不会碰吧。但是我想,当他们看完这部剧后估计不会这么想了,反而会赞不绝口。这部剧讲的是中国人的觉醒,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关键,我们如今生活背后的腥风血雨。我认为它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去观看、学习。

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心刚,他是本剧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人。一战后,中国弱无外交,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本应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可这时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不乐意了,说德国应将山东交给日本。被人们简称为“巴黎和约”。这件事像一导火索,引燃了整个中国,陈独秀先生在文章里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的十四条宣言,全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得知此事的郭心刚竟一夜白头。在陈独秀和李大钊安慰下,郭心刚立即加入了由此次巴黎和约事件挑起的“五四运动”,却在游行时发病去世。临死前,郭心刚让他的好友等到山东回来,到他的坟前告诉他和他父亲。

其实当时有一点他们没注意到,当时中国95%以上都是农民,可他们的注意都是在工人阶级,这是很片面的。不过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最后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他们是中国最早觉醒的人,他们当中有的也是觉醒后最先死去的人。但是他们却唤醒了更多的人,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奋斗,最后获得了革命胜利。

篇二:觉醒年代观后感

白娟菏

青春梦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航向,知之深则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梦想,陈独秀《敬告青年》言道“青年如初,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此时蔡元培受命当上北大校长,立志培养人才,上任后立刻招揽有贤之士,三请陈独秀。陈独秀当上文科学长后,更是请以一篇文章而名声大噪的李大钊,胡适,许多贤才慕名而来,北大人才济济。许多著名的学术论文,小说如潮流般涌来,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出自鲁迅先生笔下,中国第一篇深刻研究的《体育之研究》出自进步青年毛泽东(二十八画生)之笔。

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中,出了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毛泽东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为之一新。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历史性的贡献,也有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公认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

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留给我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无私精神。今天的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又面临着“天将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青春梦想,因青春奋斗而光芒万丈,艰苦困苦,玉汝于成,青春当有梦想,以奋斗砥砺成。

篇三:觉醒年代观后感

我愿做最后的火炬

李世麟

一百年前,军阀混战,社会中处处都有“吃人”的封建礼教,腐败与黑暗充斥了整个旧中国。这些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被吃”,让当时之社会,当时之中国病入膏肓,无药可医。面对这样的中国,是参与“吃人”,追随封建,还是殚精竭虑铲除推倒这个发着霉、烂着疮、流着脓的老房子,我们的先辈选择了后者。

一百年后,“吃人”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面对先辈,我们会称他们为英雄,会说这盛世如你所愿。但当时的他们终究不是预言家,他们看不见如今的盛世,不知道那个他们梦里的新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建成,更不用说自己当日的牺牲是否被人铭记,自己满怀的信念是否被人传承。但是,尽管前路茫茫,尽管前路被黑暗所笼罩,他们知道若没有第一个敢于照明前路的人,那就不知道多少人每天在“吃人”,在“被吃”,若没有第一个开拓新路的人,就不会阻止那些发着恶臭的封建礼教在这黑暗中成长。他们在牺牲时,在用生命与黑暗斗争时,心里想的不是亲人,不是自己,而是革命信念与民族大义。为了建成一个可爱的中国,他们舍弃了自己的性命,多少年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多少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垂垂老矣的母亲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那些反对他们的人,那些加入“吃人”反对革命的人,他们可以遮住天上的太阳,让这个世界黑暗无光,只留下黑暗与恶臭,但他们绝对无法遮住民主的光芒,如果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拉动历史前进的车夫,那么民主就是帮助历史前进的车轮。新文化运动只能用民主的力量才能让历史前进的车爬越封建礼教的那道高山,找到被高山挡住的光。

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用革命先烈的血肉铺出来的。在那个年代,他们用热血一笔一划写出的青春与信仰,如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国家的成败全在这个国家的青年身上,他们骨子里流出的爱国情怀与精神文明是这个国家的顶梁柱。先辈们手中的火炬已经传递给我们,先辈们心中的信念已经传承给我们,当代青年啊,该觉醒的不只是当时之中国,更应该是现在的我们啊!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成为一个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励志少年!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太阳,我愿做最后的火炬!

篇四:觉醒年代观后感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一非念救苍生”,这句诗恰如其分地点明了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精神要义。

看这剧之前,我根本无法想象,历史书要死记硬背的那些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做毕生的理想信念与奋斗和牺牲。却在看这部剧之前,我对于那个年代的印象纯粹停留在历史书上,寥寥数语叙述了这场新文化的运动,有意义也有缺陷,而无从知晓这场运动如何进行,这场运动中的伟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的出场,他从风雨中出来,看尽世间百态,人世寒凉,虽身着布衣,足踏泥泞,但却双目坚定,心向光明。

还有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说:“我要是认字就好了,我就能给我的憨坨,写封信,说说我的心里话……”李大钊说:“我觉得李大钊我这辈子我对得起天下,但是我对不起你。”这份爱情让我动容。

还有鲁迅亲眼目睹人血馒头事件。当第一次看到这儿时,我就被震撼到了,之前,从来不敢想象,在当时的中国,国人的思想竟如此愚昧。看客的冷漠无情,民众的愚昧无知,都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

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爱国人士选择以死明志,为什么那么多在为中国寻找出路的人,比如陈独秀,会发出绝望的悲叹:“这样的国家还有救吗”?!

最让我泪目的场景就是39集,陈独秀送两个孩子出国上一秒,延年、乔年面朝阳光,大步流星踏上赴法的游轮,下一秒,他们变身陷囹圄,满身伤疤,脚戴铁镣,英勇赴死,在阴森的刑场上,他们的眼神依旧从容坚定。“他们一步步走向光明,共赴理想的同时也走向了死亡。”

这句后半部分,那些人陆陆续续的离开,看着每一位人物退场时浮现的字幕,寥寥数句概括了他们这一生,有一种送别旧友的萧瑟,就是很舍不得。

在今年清明节时,在上海龙华烈士墓园,陈延年的墓前摆满了鲜花,鲜花簇拥中,还有一张照片,是前段时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杨洁篪主任掷地有声的讲话:“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从中国说话!”陈乔年的墓前,不知谁放了一个红彤彤的苹果,原来还有人记得乔年的可爱。

“我相信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定会证实我今天的观点!”守常先生,百年后的中国,我替您看了,山河雄伟,科技腾跃,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幼有所育,老有所养,而今盛世,正如您所愿!

记得余光中先生说过:“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五岳向上,一切河流滚滚向东,民族意志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

其实我是见过先生们的,在昏昏欲睡的课堂上,在熬夜备考的黑夜里,在过去、也在现在、在未来……

篇五:觉醒年代观后感

《觉醒年代》的开播让我们意识到了革命的艰难与挫折,它用一幕幕真实、残酷、热血的画面告诉我们动乱的民国年代并不是风花雪月般美好。相反,为了寻求思想解放、为了寻找新出路、为了维护新革命、为了践行新道路、为了拥护共产党,一批批新青年在饿殍累累的乱世最早觉醒并且最先牺牲,而这一个个年少生命的丢失让我们感到悲痛、憋屈的同时,它也让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觉醒年代》可以得到高评分、高褒奖、高播放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它让历史课本中我们每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人物变得鲜活和真实起来,它也把那浓烈爱国之情、爱民之心和爱家之切表达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以《觉醒年代》可以杀入高考作文题目的趋势来看,缅怀革命先辈、铭记残酷历史、延续革命精神、保护革命成果、践行革命精神也成为了时代的新标志。再者,《觉醒年代》的演绎和宣传也从侧面告诫我们坚定不移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相信中国共产党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觉醒年代》的演绎让每一个观众都感慨万千,因为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一生却只是莘莘学子微不足道的一个考点,这不免让人唏嘘;先辈们轰轰烈烈、悲悲壮壮的革命也只是无数文学作品中寥寥几句简介,这难免让人心塞;先辈们一心为民、不惧生死的伟大形象也只能成为荧屏当中几集一闪而过的素材,这无疑让人心酸。是啊,以李大钊先生为代表的无数革命先辈用血的代价换来了新思想的传播,他们这种为了梦想、为了追求、为了人民、为了革命、为了国家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永久歌颂、永恒铭记、永辈学习、永世流传。

《觉醒年代》是敬献给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的大礼,它用真实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的政党,中国革命是最伟大的革命,但愿在一个个爱国烈士的引导和启迪下,我们可以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篇六:觉醒年代观后感

张一凡

《觉醒年代》向我们展现了中国近代探索救国道路的艰难。在那个年代,那些文人墨客本来可以过更好的生活,可是他们把家庭、爱人、孩子放在一边,把国家、人民放在第一位。他们发出了:“为了让中国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人,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愿意奋斗终身的豪迈誓言。

在电视剧片段中看到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去往南方的道路上看到中国的劳苦大众在受苦受难,便跪地大哭,发出了:“我们一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政党”的喊声,李大钊问:“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政党?”,陈独秀回答“为了他们像人一样活着”。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道出了中国人的心声。

为了探索救国之道,无数革命先辈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害。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被国民党杀害于北京,时年38岁。陈乔年,中央委员,1928年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时年26岁。陈延年中央委员,1927年在上海被捕,被国民党乱刀砍死,时年29岁。

正是因为有了先辈们的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国富民强的中华盛世。看了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受到了很大启发,我深深地被剧里的革命人物所感动,我作为富强中国的一名少年,在学校接受着幸福教育,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听老师的话,做优秀少年。

篇七:觉醒年代观后感

《觉醒年代》是一部严肃的党的萌芽、建立的正史剧,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镜头充满了生活的喜怒哀乐,十分接地气,在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里,让我们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让观众在紧张、沉重之余也不禁哑然失笑。比如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就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处不在,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教育的成功不在于一生能获得多少名利,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关键在于生命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当然我也绝不否认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就和名利没有关系。)陈延年和陈乔年都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陈延年牺牲的时候29岁,因为不肯向反动势力下跪而被乱刀砍死。而陈乔年在牺牲的时候才26岁,临死前喊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我们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不是豪言壮语,却字字震荡我们的灵魂,让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对两个高贵的灵魂肃然起敬。我们不能不说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我们也不得不说陈独秀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教育呢?我们从先烈身上即可见一斑。

首先,教育的成功在于以身作则。陈独秀一生投身革命,寻找救国之路,他创办《新青年》为唤醒沉睡的国人,接受新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内心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这一切都在悄悄地影响着延年和乔年。虽然他们怨恨父亲的做法带给了家人莫大的伤害,但是在心里是敬佩这位把救国当成自己责任的父亲的。他的两个儿子都在被潜移默化着。延年和乔年毅然从家里走出来,他们俩不要家里的钱,勤工俭学;他们也像父亲一样和一群热血青年一起探索救国之路,他们信奉无政府主义,和同学们组织了互助会,尽管现在看起来有些幼稚、可笑,但又何尝不是一位肩负责任的青年对救国之路的热情探索呢?最后延年和乔年都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鲁迅先生说“横眉冷对千夫指”,年轻的生命被毁灭了,但这一身铮铮铁骨却在人间永留。这一切又怎能说没有父亲陈独秀深深的影响呢?俗话说:谁家的孩子像谁家的大人。就强调了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成功的教育在于尊重。我说的“尊重”是指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孩子对于家长而言,你给他(她)生命,给他(她)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这一切都不是你驾驭他(她)的理由和条件。他(她)是个独立的生命的个体,你可以对他(她)进行教育和影响,但绝不是把你的意志、思想、甚至是未竟的事业和理想强加给他(她),而是尊重孩子的做法和想法、个性。记得“爸爸去哪儿了”这档节目,林永健的儿子林大俊在一次活动中,到了一个地方看到茶几上有几盒饮料,他就偷偷地把饮料一个又一个地放进了自己的小背包里。镜头下的林永健觉得十分没有面子,他差点失控,生气地责备着自己的儿子。能看得出来,他强压着自己的怒火把大俊叫到外面坐在地上责问大俊:“你为什么要把饮料装进自己的背包呢?你在家里没有喝过这个吗?你很稀罕这个吗?”(能看出来林永健的生气不是因为儿子拿饮料,而是因为儿子拿饮料这件事是在镜头下让他觉得没有面子了)没想到林大俊一脸茫然,然后弱弱地说:“我是怕别的小朋友没有。”(他们一起做节目的还有几位别的小朋友,因为一起做节目,他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林永健听完儿子的话后怔住了,他把儿子一把搂在怀里流下了眼泪。

无独有偶,我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里要举行一次朗诵活动,要求穿黑色皮鞋。因为儿子没有黑色皮鞋,所以我就带着他去买。因为是夏天,所以都是凉鞋,黑色皮鞋就不好找。我们走到一家鞋店说明来意后,店员就会给我们一通找,每一次我都发现儿子都会跑到人家的柜台里面去。头两次我没有说他,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责问他:“你为什么要跑到里面去呀?知不知道人家柜台里面放的有钱物,不愿让外边的人到里面去!”儿子也是一脸蒙圈儿地看着我说:“妈妈,我在帮他们找啊!”我一下子语塞,真是想一口吃了一把虫子似的。

这就是孩子的世界,这就是孩子的心灵,这就是孩子的思维,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被世俗沾染的灵魂去玷污这个纯净的世界呢!是不是应该尊重孩子的世界呢?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他们行为不当也不加以引导,但是要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做决定也不迟。

《觉醒年代》中,开始的陈延年和陈乔年信奉无政府主义,陈独秀也多次和他们辩论过这个问题,但是儿子和父亲一样的执拗,所以陈独秀选择的是尊重,他让两个儿子去尝试,他们尝试失败之后才又有了新的探索。这就启发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但要尊重他们,而且还要有勇气、有耐心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去调整。我们千万不要再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用“爱”的理由剥夺孩子触摸生活的权利了!

篇八:觉醒年代观后感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深深地震撼了我,所表达的内容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1840年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愚国弱。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民众和濒临崩溃的祖国,一大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他们创办《新青年》,搞新文化运动,启蒙人民的思想,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一部经典。

1919年,巴黎和会日本强烈要求占有胶东半岛,为了捍卫主权,在先知先觉的爱国学生带领下掀起了一场全民族的运动——五四运动,一百多座城市,全部实施“三罢”——罢课、罢工、罢市,并上街游行和抵制日货,通过不懈努力,北洋政府终于拒绝巴黎和约!中国人民第一次当家作主!通过这次全民族的五四运动,这批仁人志士找到一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可以拯救中国的富民强国之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孕育而生!

这部剧中也有很多风云人物,他们的服饰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繁杂和混乱。比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海外留学回来,西装革履的胡适等人,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观众眼帘。而且他们的人物特点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过目不忘。他们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寻找救国救亡的道路。

看了之后,我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时刻谨记习爷爷的教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我们是学生,强身健体、好好学习,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才能报效祖国。

篇九:觉醒年代观后感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名叫《觉醒年代》。

这部电视剧的主要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讲述了从1915年到1921年的全部过程。陈独秀1915年单独创办《新青年》杂志,之后被蔡无培三次邀请去当北大文科学长,到了北大把《新青年》改为同人编辑,其中还经历了五四运动,反对巴黎合约,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这期间他被抓进监狱5次,还经常被反动派告告上法庭,最后被迫离京去了,广州成立中国共产党。

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我震撼不已,对历史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在这里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和历史画卷,让我清晰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性和传播性,也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是如此的艰难。

今年正好是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100年里我们中国人经历过许多磨难,2008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冠,都是我们中国人一点一点过来的。在这其中我悟出一个道理”困难总会出现,但是只要不怕困难,坚定信心,就会挺过来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一代代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样的中国才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篇十:觉醒年代观后感

觉醒时,光明至。

《觉醒年代》的热播,向我们展示了先辈为中华之流起而做出的不断探索,带我们重回了那个国人奋斗,满腔热血的党醒年代。思想觉醒时,吾国光明至。100年前的今天,饿殍遍野,漫天飞雪的河岸边、两位伟大领袖道出建觉立业之必要性,面对难民惨状,国家之悲哀民众悲愤的控诉,他们意识到,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政党之急迫性,由此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之路,结阴霾笼罩的神州大地,拔开云层,透见一丝光明。

想当年,瀛寰遍哀,民不聊生。看当下,生活富足,谈笑风声,他们说到了,他们也做到了,此后的中国,宛如一头觉醒的雄狮,经历了任人欺辱。卑躬屈膝的耻辱历史后,它发出一声振耳欲聋的长啸,独自屹立在也界东方,且看那个年代,唯有民众之觉醒了,才能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革命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他们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建立起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的面貌涣然一新。

唯有觉醒,才能耀我中华,“觉醒”二字,前半段是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史,后半段是要变革,要富强的抗争史。觉醒,不单单只是一个人的觉醒,而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觉醒,五四风雷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响初城市每条街道,南湖游船阵阵歌声飘往大街小巷,抗日战争一声声炮响击碎人们迷茫的幻想,一个人醒了,一个民族醒了,一个国家醒了。是“埋骨何须桑样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是“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伟大气节,他们带领无数中华儿女摆脱思想的枷锁,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无论是革命往事,还是当今现实“觉醒”二字始终贯穿着我们的精神生话。无论何时何地,它永远是我们要想长久兴盛的精神指引,若无觉醒,那最终仍将重蹈复辙,

觉醒时,光明至,一百并、年前先烈们的英勇往事如今仍值得我们歌讼,永远不要忘记觉醒,永远不要甘于落后,心中永怀广大人民,胸中始终有报国之志、因为觉醒的年代,是最好的时代。

篇十一:觉醒年代观后感

雷梓轩

暑假里,我看了老师推荐的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看完之后,我心中十分振奋,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剧是以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线索,从1915《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先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之等先驱来叙事,后又以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烈士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展开了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也更好地为我们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一群思想远大、有志的青年形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感人至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胜利写下了一个个壮美的诗篇,他们是中国的发起人,缔造者,当之无愧的急先锋。

时至今日,我们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先进国家。在此次全球性新冠疫情面前,我们的中国更是体现出强国的实力和风范。对内,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有效的控制住疫情,并研发出疫苗,实现全民免费接种。这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对外,我们帮助很多国外友人,并为其提供物资和医疗服务,共同抗疫。在这次的郑州洪水、台风“烟花”等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国家的人民表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今年奥运赛场上,我们的运动健儿更是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取得多枚奥运金牌。每每看到中国国旗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十二:觉醒年代观后感

他们的眼里有光

袁志轩

一百年前,无数革命先烈谱写令人传颂的佳话,一百年后,一部展现中国历史重要变迁的热播剧《觉醒年代》恰逢其时。该剧讲述了新文化运动至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直观地感受到那段艰难的岁月,也让历史书上的人物“活”起来,他们的名字在我的脑海里不再只是个称呼而已,他们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平凡而伟大的人。

剧如其名,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满目疮痍,民愚国弱,沉睡的东方雄狮,必须有人唤醒,在这条觉醒之路上,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苦苦探寻。他们就是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他们创办《新青年》,开展新文化运动,让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在他们之中,我对陈独秀的印象最为深刻,首先是他的出场方式很特别,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内,李大钊等一批留学生正在慷慨激昂地声讨袁世凯时,一个披头散发、衣衫破烂的中年人,随手拿起别人的盒饭开始狼吞虎咽,被发现后还被一个人吐口水在脸上,差点被群殴,幸好李大钊帮助他逃离,还送了一件大衣给他,这个人就是陈独秀,他尽管落魄,但依然心怀天下。还有就是陈独秀去朋友家做客这个场景,他的两个儿子因为对他的误解,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于是将一只活青蛙放在了他的荷叶饭里,结果他不但不生气,还大笑着说:“不愧是我陈独秀的儿子!”其实他有很多难言的苦衷,但他并没有解释,他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

剧中还有一个古怪的老头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北大的教授辜鸿铭,这个老头整天拖着一条长辫子,抽着旱烟,身边还有两个人贴身伺候着,架子很大。在北大总是和陈独秀、李大钊对着干,还在胡适就职的演讲现场找茬,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顽固。但也是这个人,他精通九国语言,翻译“四书”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在北大解聘不合格的英国教授的谈判桌上,他放下了个人成见,在国家和民族大义面前,他和改革派们摒弃前嫌,站在了一起,最终赢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这个片段看得我热血沸腾,深感中国人只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剧中还有一处令人感动的场面:镜头里看见延年、乔年两兄弟灿烂微笑的面庞,他们是那么的朝气蓬勃,突然镜头又切换到他们血迹斑斑,迈着坚定步伐慷慨赴死的场景,让我难以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来时少年身,归去英雄魂,他们的眼里有光,对未来充满期望;他们的心中有信仰,为理想乘风破浪;他们的精神有力量,给众生指引方向。

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好眼前的路,我庆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因为有他们在前方铺路,我们才走得如此顺畅。他们的眼里有光,如今的盛世,如他们所愿!

篇十三:觉醒年代观后感

刘嘉璐

这个寒假,我在平板上观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它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播出的优秀电视剧。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难曲折的经过,我还认识到了许许多多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党人。

在片头,1915年5月9日,为了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这件事激发了国内同胞和海外侨胞们的极大愤慨,也使中国革命的种子出现了。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的鼻祖——陈独秀与还是学生的李大钊相遇,他们共同决定,要为拯救中国寻找一条新的道路。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革命的曙光,也使中国革命的种子发出了萌芽。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当然,中国革命的成功不能只依靠知识分子的力量。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知识分子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革命的嫩芽在思想、阶级和组织基础的共同帮助下,终于破土而出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唱出了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走向胜利、富强的先锋队,是它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我们青少年,是东方初生的红日,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革命的先锋。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党对祖国的贡献,向伟大的革命党人们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十四:觉醒年代观后感

雷曙冉

“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明智未开”也这是陈独秀先生说过的话,陈独秀先生认为中国光靠政治革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是要换思路、换人、换脑子,而陈独秀先生更是要二十年不谈政治。

在陈独秀先生回国之后,开始提倡新文化“德先生”与“赛先生”也在100年后,已不再囿一个口号,且早已深入人心。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青年刊物《新青年》,以科学与民主思想惊醒了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新一代青年。而北大也成为了新文化的主要阵地,教授、学生发表自己对于那个时代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新文化运动在他们心中的模样,在那个年代,许多人都在找救中国的思想道路,大家的立意各不相同。对于新文化运动,有人反对,也有人赞同。一些封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先生,提出来的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使用白话文表示反对。认为白话文有辱斯文、粗鄙不堪。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周树人先生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出现在大众面前,第一篇白话小说也首次在《新青年》杂志上,其中有一段是鲁迅先生从歪歪斜斜的“仁义道德”中看出字来,满本上都写着“吃人”两个字。这一段话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揭露,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希望,揭示了封建礼教就是“吃人”和“仁义道德”是虚伪的面具。

青春梦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100年前,北大学生振臂高呼,书写了一番“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画卷。现在回头看来,五四精神也已然成为了一种烙印,深深地将其烙在我们的脑海里,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做民族复兴路上的追梦人。

篇十五:觉醒年代观后感

我是一名零零后的学生,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红色经典陪伴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觉醒年代》这部红色经典。

通过《觉醒年代》,我看到了最令我敬佩的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烈。

蔡元培是北大校长,他礼贤下士,为人谦和,他关心青年,为北大做了很多事。他对谁都很礼貌,他非常看重人才,为了使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他三顾茅庐。但当学生受到危险的时候,他又不顾危险,挺身而出,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他的这种为人谦和尊重他人的为人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习。

陈独秀个性洒脱,知识渊博,他曾经是清朝的秀才,后来参加了辛亥革命,他创办的《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时期,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在对外政策中,他不妥协,解聘克德莱事件中,他面对英国驻华大使的威胁,他从容不迫,不行就是不行。原则上的不妥协,因此,他也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也获得了许多真挚的朋友。像胡适,钱玄桐,周树人等。今天的我们,也应该学习陈独秀那种自信乐观的品质,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努力学习,才能丰富你人生的阅历,获得人生的挚友。

李大钊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勤勤恳恳,是他照耀了民族前进之路,他曾说:“青年要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他们的人生已经向我们诠释了为青春之奋斗,为国家而奋斗的理念。今天的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更应接过五四精神的火炬,不断奋斗,圆梦青春。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让我明白了,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拼搏的人生才异常精彩。现在的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理想,像李大钊一样,为了理想而努力学习,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将所有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人生才不负青春。

其次,奋斗精神是我们前进的指路明灯。初二的我们,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这时候需要我们拥有永恒的奋斗精神,面对考试的不如意,不妥协,不气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报效祖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篇十六:觉醒年代观后感

黄郡珮

看完《觉醒年代》,我的内心有着很大的感触,以前认为革命不过就是打仗加谈判,当我看完后知道了革命的本质、意义,知道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从觉醒到强大有多么不容易,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牺牲才能成功。

站在后人的角度上,我们知道他们的革命再怎么样困难也会成功,而当时的他们不知未来如何,担忧中国的存亡,怕自己不站出来就无法为民族撑腰,怕国家被列强给“分食”了,那个时代有懦夫,有叛徒,但更有英雄,他们身上的爱国,坚韧,聪慧都被一一展现出来了。

在这部电视中所演出来的历史,令我无法忘怀。其中郭心刚听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青岛将失,坐在河边一夜,因为悲愤痛心而一夜白头,那一幕,对我来说真得很震撼人心,而后他又以血写下“还我青岛”,带病游行,最终身体亏损与世长辞。你说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在剧中早就为我们解答了: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活着,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让他们不再流离失所,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民族再造复兴。

在这场革命中的英雄不在少数,例如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等人,他们中的人上到高官下到学生、工人,人人都在为国而斗,他们追求真理,使党走上正确的道路,让党带领着全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捍卫主权不再让那些列强欺负侵略我们的人民和祖国。其中陈独秀的《新青年》和李大钊的《青春》将年轻人唤醒,为他们树立新价值观,而这也是一个民族的崛起时刻。

陈延年和陈乔年作为陈独秀的孩子,自然是虎父无犬子,也投身革命中。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所有的青年才子都是国家的优秀代表,民族的希望,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国家才能强大。

如今,中国繁荣强盛,我们生在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是何其幸运。虽然我们生来就很幸福,没有了战争和饥饿,但却不能忘了先辈们的努力,国家曾经受过的欺负。我们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我们心中应以他们为榜样,像他们学习,靠近,对国家充满真挚的热爱,付出自己的努力,使国家更加强盛!

篇十七:觉醒年代观后感

闫赟

1921年,一头雄狮在中华大地上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这个可亲又可敬的名字,多年来在这片大地上无私地奉献着,拼搏着。2012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抹色彩,混沌一片的中国再现繁华。100周年,这个令人震撼的数字,承载着中国的复兴富强之路。

做事的开篇便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蒋介石为了自己的皇帝梦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让他国侵略我国的许多特权,百姓气不打一处来,也无能为力。

李大钊先生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十分正派,点醒了当时在场的许多中国人,“天发杀机,战云四起,倭寇趁机,逼我守夏宇,……既然已经到了国王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

这段悲愤的演说,从此拉开了故事的帷幕。

但最令我为之动容的是那个灰蒙蒙的镜头——李大钊从日本归国,在乘黄包车途中,有一个中年妇女带着孩子跪在路中哭泣,边上站满了围观的人,却都无动于衷,只是说着“可惜,可惜”。尽显当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这时突然冲进了一个依旧衣衫褴褛的男人,对于女人又拉又拽,但他却是个真汉子,他说:“我们穷人自古只有穷死的命,死也死的站着,不能跪着,知道吗?”李大钊当了身上的东西,给孩子治病,男人就要跪下感谢,他拉住了她:“你说的穷人不是跪着的命!”

这个画面是可悲的,却又是温馨的,在那样一个国人动荡不安,他国随意践踏的中国。千千万万的穷人在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悲剧,但人间仍有真情在,纵使天涯亡我,我仍屹立不倒。

这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一部影视,它燃烧着理想的澎湃岁月,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梦想,可敬!

感恩无数革命先烈们的奋斗,为我们如今们平安喜乐贡献出了如此巨大的力量。

篇十八:觉醒年代观后感

数百年前,中国还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让外国人称自己为“东亚病夫”。那时的中国没有船坚利炮、没有发达的商业工业,只有少数人有一腔热血,力图救国救民。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袁世凯下令同意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根据这个条约,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日本在中国南满和蒙古东部享有的特殊权利等等。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遭到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如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地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誓雪国耻,表现出坚定的爱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流亡海外的孙中山、黄兴等人,呼吁革命者回国倒袁。听到这个消息,一群爱国人士,如在日本的李大钊、陈独秀都悲愤不已,立刻决定回国,倒袁,中国那时的爱国人有很多,我最佩服的就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陈独秀是《新青年》的编创者,他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热情、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爱国、喜欢结交朋友。他写的敬告青年震憾了中国所有的青年,他说:“我写新青年,就是想告诉那些还在吃苦受罪的中国孩子们,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只要坚持不懈,将来必成大器。”他更是一个有胸襟,不计较,善于发现优点的明智父亲。他有两个儿子,都已成为青年了,他们一直记恨着父亲,因为那时陈独秀被所抓,那时他的父母双亡,不能赶回为父母送终,而他的儿子以为他是为了自己享受,去了日本,所以他们一直恨他父亲。那天,家里请客,他们把一只青蛙放在陈独秀的碗里,吓了大家一跳,他们把为什么恨他父亲的原因说了出来,陈独秀一言不发,事后,他却大笑起来,跟大家说:”他们记恨我不回去给父母送终,说明他们是懂仁义的人,他们宁可吃苦也不依赖我,说明他们是自立自强的人,如今乱世,能有这两种品质,难道不值得高兴吗?”可见,他是多么明智呀!而李大钊,他坚决不做官,只想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他为了爱国不怕牺牲,同时他也是个慈祥、正确引导孩子们的好父亲,他间接告诉孩子们做官虽然有钱,但是官是为有钱而活的,而他,只一心想为祖国做贡献,哪怕身无分文。中国因为有他们,才一步步走向成功,正因为有这些不怕牺牲,一心向国的共产党人,中国才站起来,飞速地前进。历史将永远铭记着他们,而我们也会永远记住他们。

篇十九:觉醒年代观后感

周向东

清王朝就像毒瘤,它在中国驻留了二百多年,给中国留下的病毒仍然在腐蚀中国。人民的意志受到了很大的攻击,生活痛苦模糊,一切都不成样子了。缺点极大的暴露出来,使中国在世界上变得脆弱了。

20世纪初的中国急需一帮知识分子,急需一些能务时事,能启发人民深处智慧的人。陈独秀等人便具有这些特点,陈独秀的思想先进,观点明确,具有号召力。鲁迅的笔尖锋利,对旧政治有很强的攻击性。李大钊务实,提出好的意见……在众多先驱的带领下,中国各地都有不少青年意识到治国的正确道路。北大是一片很好的场地,供思想先进的人革命和与旧文化,旧政治战斗用,北大收容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力量,排在革命的第一排。用自己纯净的力量与旧社会抗衡,启发人民智慧觉醒中国。做出的贡献十分卓越。

在中国危亡的关键时刻,有革命者来挽救,有了现在的新中国,现在是中国进步的关键时机,因为中国有资源,有劳动力。但仍然不比发达国家,源于技术差距。技术并非天生的缺点。中国已经被清朝耽误了不少时间,不能再浪费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时候赶上了。中国的各职人员在中央的带领下努力工作,幸福生活,未来的中国人民应当更加努力,勤动脑,这样的社会才能快速发展,才能开发出各种新技术,使中国赶超世界。

努力和智慧的积极作用不止介于个人,更在于社会。人民勤于工作,各企业家,决策者勤于动脑,才能创造积极发达的社会。

篇二十:觉醒年代观后感

李旌汇

”五四春雷人觉醒,雄师怒吼震西方”

——题记

1919年5月4日,中国的热血青年掀起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爱国运动,创造了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为中华儿女留下了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四”精神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时代价值,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五四”精神内涵,用心汲取“五四”精神力量,当好新时代“五四”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我们要用多一点的温度,感受新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能过上今天的新生活,是因为有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环境,社会家庭供我们生活学习。青年要有一个感恩的心,用温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特别是2020年伊始汹汹而来的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一定困难。经历疫情,我们青年要更懂得体察世间冷暖,用我们的力量去回馈国家社会。

拳拳之心,归来仍是少年。五四先驱陈独秀在《爱国心和自觉心》中发表警世言论: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必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不论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爱国之心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不是空喊口号,爱国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其不光是空喊,爱国主火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其不光是发心的,还是实践的。青年要把“爱国”二字放在心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先驱长逝,历史已远。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