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载体读后感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精选9篇)作文

本文已影响 2.43W人 

篇一:《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精选9篇)

古韵杭州,魅力亚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夕阳西下,微风携香,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洒一片残影,泛一层涟漪,乘一叶小舟,品茗赏荷读《人间杭州》,茶香、花香、书香、墨香矫揉在一起,使人沉醉其间、心旷神怡,乃人生幸事也。

读《人间杭州》,品人间百态。正如作者吴晓波所说,“人间的模样,其实就是命运的倒影;人间的意义,就是活着的趣味。”千百年间,“人间天堂”古韵杭州引来无数才子佳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轼,苏东坡一生创作了453首与杭州和西湖有关的诗词,他称自己为“前世的杭州人”,并非一时虚词。“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许,当时苏轼的心情便是雨晴俱好,宠辱不惊,风景和人生,都是如此。又如,才华横溢又刚正不阿的白居易离杭后,依然心心念杭州这座城市,不能忘却这段最为惬意和成就感的时光,于是便写下了“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的千古佳话。再如,怀才不遇且性情恬淡的林和靖,在孤山脚下养了几只鹤,遍植梅花,人称“梅妻鹤子”,却也留下了300多首诗词佳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描绘的是多么优美的生活意境。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面对杭城的繁华美景,苏东坡、白居易、柳永、林和靖等无数文人墨客都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也汇聚成为了这座城的记忆。在他们笔下,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韵味,这些文藻背后蕴藏着他们的人生经历,是他们命运的倒影,是他们活着的趣味。一千多年后的今日,当我们驻足于西子湖畔,仍会情不自禁地吟起这些小时候就会背诵的诗歌,感悟着他们不一样的“人间的模样”,不一般的“人间的意义”。

如今,杭州正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杭州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更是“数字之城”和“未来之城”。古韵杭州悄然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蝶变”,杭州亚运会即将盛大举行,“日月同辉”“大小莲花”巍然屹立在之江两岸,精致美丽、大方气派,翘首期盼世界各地宾客的到来,今天的杭州人,自信且自豪,将向世界展示新杭州的魅力和风采。

《人间杭州》的故事必将续写,作者是你,是我,是每一个杭州人,杭州必将呈现更具独特韵味与别样精彩的华美篇章,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篇二:《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作为一个城市的观察者,你只有触摸到了更多的灵魂,才能真正地进入它。”这是作者吴晓波在本书开篇中所写的一句话。如何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唯有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吴晓波13岁来到杭州,自此这里便成了他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这对他深入了解杭州有极大帮助。

在《人间杭州》中,吴晓波以一个杭州人的眼光讲述了一个与记忆中不同的杭州。书中叙述了关于杭州的25个故事,其中包括杭州著名的景点、名人、历史事件等等。

要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那必然亲切的。首先因为我是杭州人;其次是作者对于杭州故事的讲述,让我感到亲切,他没有用非常官方的话语,反倒用一种讲故事的语言与读者们交流、对话。我想这便是《人间杭州》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在阅读时遇到的那段历史、那些人,使我更加确信杭州便是“人间天堂”,多少文人墨客为其作诗,又有多少段关于它的佳话流传至今。

在杭州,有距今近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城市之母”良渚,有曾抉择命运的京杭大运河,有为杭州作下诗词的白居易、苏轼,有断桥边许仙与白娘子的凄美爱情故事,有清淡如画、意境宛然的西湖美景,有发达、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便是杭州的魅力。

真正了解杭州的人会明白,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檐,无处不带有历史的印记。不妨去到吴山,看看那以“皇城根儿”之称的河坊街,南宋时就已经热闹非凡、商铺云集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此诗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人创作的时间距今已有千年之久远,但他的诗句却流传至今,这是古与今跨越时空的浪漫。而诗人在钱塘湖边看到的种种美景,如今随处都能寻到;在这里还有千古名将岳飞,他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将领,是人们心中赤胆忠心的民族英雄……这些是杭州这座城中行走着的灵魂。

《人间杭州》,便是作者对杭州的独家记忆。

篇三:《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虽然我出生在杭州、成长在杭州,但其实自己对杭州历史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比如,说来惭愧,因为父母都是新杭州人,我到现在还不会说杭州话。幸亏暑假里读了吴晓波老师的这本《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好歹帮助自己了解了一些杭州的过去、杭州的故事、杭州的精彩。杭州自古傍水而居。书的开篇两节就写良渚的历史和杭州之名的来历。先民们在一片美丽洲上生活、栖息、繁衍,给日后的杭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传说中夏王朝时大禹治水成功后,会聚诸侯于会稽计功行赏,到达杭州时“舍杭登陆”,故名“禹杭”,也就是余杭,杭州之名由此而来,这真的帮我开了眼界。这两件事都说明一个道理,水是杭州的根基。杭州从来靠水而兴。书中也描画了大运河。大运河是贯穿杭州城的一条大动脉,既是交通的大动脉,也是经济的大动脉。过去没有飞机、高铁、现代化公路,水路是很好的一种选择交通方式,漕粮运输、文书通报、进京赶考,无不仰赖这一条便捷之道。于是,沿着大运河,兴起了拱宸桥、富义仓、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特别是,“一座拱宸桥、半部杭州史”,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火车站、第一家报社、第一个邮局都在拱宸桥这里诞生。杭州于是因水而名。书中对西湖的笔墨自然是少不了的。无论是苏公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还是白公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或者是张岱的“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都是大文豪描写杭州的湖之灵、水之美,杭州也因此名动天下、名闻天下。看来,杭州与水的不解之缘是无以复加的。其实,何尝是这座城市,就连我自己也是如此,我的名字其实也是源自柳永《望海潮》中的“重湖叠巘清嘉”,当中与水也是密不可分的。

这也是我和杭州这座城市的一种记忆链接、共生共长吧。

篇四:《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吴晓波先生在行走诸多地方之后,写下这本《人间杭州》讲述他所感知的杭州这座人间城市的故事。在这本书里,吴晓波先生写了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禹杭之名;从灵隐寺到大运河;从白居易到苏东坡、张岱……解读着杭州上下五千年的流通的人间气息。

这本书中的文字如一个对杭州这座城市极其熟悉的导游,向读者娓娓道来,带领读者了解杭州的历史文化,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作品和故事。作者并没有如其他介绍杭州的书一般侧重于讲杭州的景点,反而着重写了杭州的历史与现在。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京杭大运河了。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古代运河,它始建于春秋时期。杭州就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古代杭州经济的繁荣都是京杭大运河带来的。

隋炀帝杨广为增进南北的物质文化交流,发展当时的社会经济,下令修建以洛阳为中心,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这条运河南部的终点就落在了钱塘江边的杭州。于是船夫成为了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少船夫一辈子都没有家,只能住在自己的船上,常年在水上漂泊。“君见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就是他们疾苦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时代的变迁,船夫陆续被安置上岸,曾经大运河上这道独特的风景也不复存在了。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杭州的认知也不仅仅是停留在西湖景色的明丽动人上了。

马云的阿里巴巴撬动了杭州乃至全国、全世界的电商经济,这也让更多的人从另外一面重新认识了杭州。同时,杭州作为了2016年G20峰会的举行地点;在全国首创了“健康码”,建设数字应用场景488项,数字治城、数字治疫成效明显;地铁出行成了在杭州的主要出行方式,做到真正的绿色环保;也成为了2022年亚运会的举办城市……这些都无疑彰显了杭州处于世界前列城市的地位。

同时,杭州政府对新毕业大学生的补贴政策吸引了大量优秀毕业生的驻足,他们的到来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也重构了杭州的人口结构、人文气质和产业格局。亚运会开幕已经开启了倒计时,相信在这里,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健儿们齐聚一堂,定会用自己最优异的表现,展现属于自己的光彩人生。

在社会的进步之中,未来的杭州,奔向生活富足、精神明亮、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美好城市,奔向人们心中的梦想城市,奔向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的优秀城市。

在这里没有北上深的拥挤和快节奏,杭州,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最好的人间了。

篇五:《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几许人间在杭州

人间的模样,其实就是,命运的倒影;

人间的意义,无非就是活着的趣味。

吴晓波曾经说过:“我一直觉得,每一座城市都行走着很多灵魂,他们有的是看得见的,有的是看不见的。灵魂的关系若即若离,他们会互相瞥一眼,会交谈,会拥抱,会互相砍伐。他们在不同的时间里出现,在同一个空间里重叠,层层叠叠,有的是可以被感知到的,有的则终身茫然无知。”我十分赞同吴先生的话,杭城的每一面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像是富有理想的革命者,又或是敏锐的互联网开拓者。这就是杭城的独特性与包容性,与职场女性无二,兼顾着理性和感性之美,又有着西子湖畔云栖竹径般的深邃。

杭州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城市,有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人间杭州》这本书以吴晓波一个老杭州人的视角从5000年前的大禹渡江处再到张岱式的忧伤以及如今夜夜笙歌的不眠之城。讲述了杭州那歌姬一般婉转的身世和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如作者在介绍孤山林和靖时,不光以细腻地赏析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也能以老杭州人对杭州历史的理解将都在杭州历史上泼墨的三位诗人,白居易,林和靖,苏轼,进行横向对比,诉说着白居易的开卷勾勒,林和靖的写意涂抹,东坡的丰功伟绩。

历史悠久杭城景色更是一绝。西湖不照临水人,杭州的媚女子西湖,灵隐寺的金碧辉煌,西溪湿地的安逸宁静,钱塘江都壮丽开阔。漫步孩儿巷,或许影子便也会和昔日陆游之影重叠罢。最富盛名的西湖在工作日便会显露出真正的美丽,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和谐,舒服。“站在湖畔,不管春夏秋冬,也许晴风雨雪,无论淡妆浓抹,都令你一洗念尘,无挂无碍。她的风景不够让你惊呼浩叹,却足够细细品味。”我要讲,没有他景那鬼斧神工的奇,便是西子湖最大的特点了。

钱塘自古多繁华。此有诗为证: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2000年初,马云突出重围,在互联网中率先杀出一条血路,他抓住了机会,使得如今杭州成为全国互联网之都。电商创业者全部云集于杭州,一展自己的风华。而杭城也在2016年成功举办G20峰会,现今杭城GDP直逼北上广。

具有浓厚历史的杭城,如今将以风景优美,理念先进,财力雄厚等特点迎来亚运会的考验,但私以为,如今便再没有比杭州还合适的城市了。

但我的所感所悟,听者也无法真正感受到,那不妨在虎跑路走上一遭,在茶馆里泡上一壶清澈透亮的龙井,在竹椅上侧听风雨,细嚼下漫漫人生的滋味。

“如果在人间,杭州或许是最好的人间了。”

篇六:《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一座城市的故事

最近读了《人间杭州》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家乡的前世今生。

在古书中,“杭”就表示地名,意思是一群人在大江的渡口划木筏。而杭州人的精神象征——钱塘江,在历史上有无数名人到访于此算是小有名气。由于江水曲折拐弯,所以钱塘江又名“浙江”,也是今天浙江省名称的由来。

时间来到东晋,此时刚刚形成的西湖仍没有名气,但灵隐和天竺却因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建造的五所寺庙而流传千古。

尽管隋唐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惠及了杭州一段时间,但时间推移,它的经济意义在慢慢消散,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存活于杭州的市井街巷间。

到了唐宋,经过了白居易和苏轼两位“市长”对西湖的治理和“宣传”,西湖终于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吸引世人前去探访。它也由此成为江南美好的象征并成了马可波罗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的原因之一。

唐朝灭亡之后,吴越国王钱镠最终将杭州馒头山选为王宫建造地。几百年后,宋高宗的“偏安小朝廷”选择在原宫城上建造皇宫,将杭州定为都城,使杭州成为繁华的大都市,同时也改变了杭州人的方言和生活饮食习惯。

到了元代,马可波罗的宣扬让杭州成了西方人的向往之地,甚至在某些那时的中国地图上只标了“杭州”一座城市。明朝时期,生于杭州的于谦领导群臣们与蒙古人大战,最终赢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康乾时期,皇帝在南巡时观看了龙井炒茶的过程,兴致勃勃的写下了诗来抒发情感。到了清末,革命的风气刮遍全国,浙江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浙江巡抚衙门——也就是今天建兰中学所在地——打响。十几年后,任浙江省省长的张静江还举办了西湖博览会,空前绝后。

二十一世纪初,各种互联网企业开始出现,杭州市政府不仅免除了西湖公园门票,还开始建造钱江新城,让杭州真正由“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

不久,杭州亚运会将要开幕,到时杭州将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会有更多人前来游玩。作为一个杭州人,当然要祝愿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

加油吧,杭州!

篇七:《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人间杭州,亚运未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题记

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新脱俗,还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热闹繁华?在吴晓波的《人间杭州》中,我看到了杭州的那一份独特的人文美。

翻开书本,三个词语映入眼帘“城市、人间与灵魂”,这三个看似关系不大的词语,却被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杭州,是吴晓波先生成长与生活的地方,他在这座城中聆听与感悟,向读者揭开了西子湖畔的那一缕薄纱。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杭州”。古老的杭州,在历史的沉淀下孕育发展。它与许许多多的人命运相连,陪伴着许许多多的人的成长。杭州是有风骨的,有韵味的,更是有经历历史沉淀而凝聚成的温柔。

作者以杭州为原点,以时空为轴,向世人展示那个他深爱着的城市。从5000年来的良渚文明,从秦始皇南巡,从西湖到大运河,从南宋时的“偏安”,从一位位诗人的笔下,从许许多多画家的画纸中,许多历史的渊源,从作者笔下娓娓道来,诗一般的语言与斑斓的图片,这是作者的一份浓厚的情怀,更是读者心中的向往。

从渊远流长的历史,到今天,我们展望未来。亚运会即将在杭州召开,杭州的风采将在世界绽放。科技、创新给杭州增添了新的色彩。薪火相传,运动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准备一展身手,而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将为亚运会加油鼓劲。

历史的长河由一批批优秀的古人灌溉,而今天,将由我们主宰。我们必将勇往直前,为杭州增添新的色彩,为国家而奋斗!

篇八:《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作为一个城市的观察者,你只有触摸到了更多的灵魂,才能真正地进入它。

——题记

一本书,书写了杭州这座城市的记忆,或者说,书写了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五千年前的良渚文明,到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再到“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宋后期,从李白到白居易。杭州,它的城市性格到底是什么?

作者的字里行间不难体现出杭州这座城市,没有出现过令人有着深刻印象的哲学家,写出令人追捧的小说家。在历史书上,“偏安”貌似是它的代名词,各地都是美食美景,来者均为之驻足,但尚未有人为之创新,它一直沦陷于此。

书中第六篇《第一次当都城》也令我颇有感触。“自公元前222年秦设唐县之后,沧海桑田间,一个蕞尔小城已俨然成长为‘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东南大郡,并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都城时代。”书中的这番话,尽显作者对杭州成为都城的喜悦之情,确令人品出另一番滋味。沧海桑田,这之间不知度过了多少年,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变迁,看到了多少次钱塘江的潮涌,才成为繁华安稳的都城。

“偏安”仿佛总是它的命运,但也是因为它的美景,换来了歌舞升平,换来了统治者的偏安于江南一隅的想法。

“常翁养蚕妇,未晓上桑树。下树畏蚕饥,儿啼亦不顾。一春膏血尽,岂止应王赋。如何酷吏酷,尽为搜将去。”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民生景象:养蚕农妇辛勤劳作,官府酷吏无情剥夺,盛世如梦,未必人人尽如其意。

盛世,不单单只是街市繁荣,灯火通明,更是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一切的繁华,除了自然风光优越,还有统治者的支持,百姓的努力,是他们,换来了这太平盛世。

反观现实,杭州更是科技发达、风光旖旎,背后需要更多人的付出,更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与坚定。

一个盛世的背后,总有一群披襟斩棘的人。

篇九:《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读后感

“一切伟大的城市,大抵都是如此。它从历史中披星戴月地走出,在破坏中得到新生,每一代人、无数的灵魂,都在它的肌肤上烙下印记,让它变得面目全非,然后在忧伤中退回到历史之中。只有城市永远存在,忍受一切,不动声色。”这句话来自《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这本书,这座伟大的城市,就是杭州。杭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钱塘江下游,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这一本书讲的就是杭州的历史变迁、文化传统、景观内涵。这本书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是一部充斥强烈情感的作品,收录了220余幅历代珍贵照片与画作。行文诗意,语言优美。

这本书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个章节就是杭州的著名遗址——良渚古城。公元前3300年到公元后2300年,那是人类演化的曙光时期,在这个地球上的某几个地方,出现了新的聚居形态、组织模式和技术革命,而创造这些的他们彼此互不知晓,却以各自的方式抵达了文明的最高点。良渚文明有近似的文明特征,互相之间有密切的互动关系,甚至存在着相同的信仰和符号系统。它们也许还不构成“国家”的概念,然而,已经建立起了某种从属和依附关系。

同时,这本书也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作为一个城市的观察者,你只有触摸到了更多的灵魂,才能真正地进入它。你发现他们,跟他们说话,看他们落泪和欢笑,渐渐地,你已经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了,继而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是一个身不由己的过程。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这本书引人入胜、生动有趣。以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介绍了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的。杭州的山水若在世界各胜景中排名,或许进不了前二十位。但是,在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若这些名字被一一朗诵出来,却会生长出别样的气质,是被想象出来的风景。人对世界的记忆,从来是悲欢莫测的命运图像,自然山水仅仅是背景而已。有一句诗写得好“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完美的描写了杭州的美丽

杭州,是一座美丽而又伟大的城市。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