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等待作文参阅推荐

本文已影响 3.84W人 

我本是槐花院闲散之人,满襟酒气,池塘边跌坐看鱼,眉挑烟火,将春光归还于疏疏篱落,两袖清风不曾带走什么。一夜却静寐等月归来,只曾经月华动人,一眼望尽千年。

等待

月总是阴晴圆缺。

少年人错过了五十年前的月亮,他们幻想着也许是一枚铜钱大小,红黃的湿晕,陈旧而模糊,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下的一滴泪珠,透出那个年代的心酸与乏味。于是老人而言,月亮实际是欢愉的。一月的辛苦劳过后,此刻抬头,未污染的墨蓝天空清楚地镶嵌着滴溜圆的月亮和零散的星星,那时的月亮可比现在大得、圆得、亮得多。因为不曾经历,少年人似乎将月亮看成了一道阅读题,急于套上所谓的正确答案,实际上,重要的并不是月亮本身模样,而是她应是什么模样。她已然成为一个年代的烙印,见证了一代人的喜怒哀乐,正如泰戈尔所言,若失去了白日的太阳,不要错过夜晚的月亮。老一辈的确失去了他们人生中的太阳,他们却在等待月亮的升起。

月亮是记忆的延续。

回忆是有味道,那一定是樟脑味,甜而稳妥。年少时,夏日蝉鸣聒躁,教室外香樟树疯长,却挡不住烈日。风过林梢,娇阳似火,香樟的气味像仲夏夜的荒原,割不完烧不尽,长风一吹便连了天。十几岁的年纪,认为世界都是自己的,不需要犹豫也用不着权衡,因为年少所以无谓,生活是圆满的,高高挂于天空。长大了,樟脑被尘封在衣橱中。白日,与同事相处,与上司周旋,樟脑味细数着年少时的张扬,再贴心地成为一身保护膜。夜晚,脱下伪装,曾经的棱角磨圆了,成为世故圆滑的一个圆,也高高挂于天空。抬头看看月亮是否还是曾经的模样?

月亮黑白无间。

艾德琳·吉尼亚·伍尔芙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因为童年的不幸,她像含羞草一般敏感,像玻璃一般易碎,一生都在优雅与疯癫中游走,有人如此评价:“她有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澈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湿热,一面创造一面毁灭,一面铺满天堂之光一面燃烧地狱之火。”这像极了月亮,即一面暖日融融,一面是自己的高寒。有光的地方必定有黑暗,但我在等,等月亮拥有阳光。

午后读书,夜晚于杏花树下乘凉,等月色与露水清凉。只身到岩凤尾蕨茂盛的空空山谷,月华动人,席地而眠。梦醒时分,我尚年少,月已不见,但我愿意等,等——一个春江花月夜。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